博客年龄:17年7个月
访问:?
文章:7篇

个人描述

姓名:***
职业:**
年龄:**
位置:中国,**
个性介绍:
*******

士大夫精神与商业精神

标签: 随感   日记  
2007-03-13 09:29 阅读(?)评论(0)
    按照中国传统的社会价值观念,成为一个文采斐然、有所作为的士大夫,一直是众多读书人的毕生追求,他们谈修身治国,论天下大事,视工农商为市井小民。这种延续了数千年的士大夫情结,一方面造就了无数带悲剧色彩的中国文人与政客:西汉的贾谊,盛唐的李白,北宋的王安石、苏轼,乃至近代的大清裱糊匠李鸿章。另一方面,这也直接导致了十八世纪的中国经历完康乾盛世,达到小农经济的顶峰之后停滞不前,短短数十年间衰败为一个人尽可欺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借鉴美国的崛起,尤其是华尔街的繁荣史,不难发现,这与一批批远渡重洋来到北美大陆的欧洲人身上天生执着浓烈的商业精神不无关联。换一种说法,是北美大陆最初移民的商业热忱推动了美国两百年来的迅猛发展。尽管这种商业精神一度与贪婪、投机、不择手段紧密相连,如今却成了任何一个国家与民族不得不正视、关注的问题。

    我们可以把完美的商业精神简单定义为对“财富的最大化追求,近乎于疯狂,却始终保持理性并蕴含智慧”。是否能这样理解:一个成功的商业化社会,必然有着良好的商业氛围,而这种氛围与大多商业人士的商业精神息息相关。

    反观我国改革二十余年,随着商品经济化进程持续渐进,在市场经济浪潮中,既有成功典范,也有令人扼腕的事例。诚然,部分是由于制度不健全、法律不完善,但一定程度上与国人欠缺的商业精神大有关联。综观国内发达地区:长三角与珠三角,尤其是以浙江温州为代表的“小而活”的经济形式,就与当地老百姓在传统社会活动中养成的商业精神、商业品质是成正比的。可惜,我们没有看到晋商与徽商的传承,或许这也反映出传统文化对商业的认可程度。

    再看看我们的教育,从小学到中学,学生基本都是被封闭在校园里,这个校园是与与外界高速运转的社会绝缘的,所幸的是现在的大学生好多迫于压力,不得不提早融入到社会实践中去。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向犹太人那样从小培育孩子的商业精神呢?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国力突飞猛进,却出不了堪与韦尔奇、索罗斯相比的商业巨子的缘故。这也与中国大陆至今没有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如出一辙:本质上讲是缺少真正意义上的人文精神,一种可以称之为精神的内在品质。

    中国的未来在于现在的年轻人,我觉得他们应该是士大夫精神与商业精神并重的人。

   阅读(?)评论(0)
上一篇: 该日志被锁定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